新學期來了,“神獸”歸籠,不少家長感覺十分輕松,但開學第一個月,很多孩子還沉浸在假期的余味里,貌似在聽課,其實思想早就飛到了九霄云外,上課走神的問題很普遍。
懶散,拖延,沒毅力,總而言之就是「沒有進入狀態」。今天猿輔導老師為大家支幾招,幫助大家驅走懶蟲,治好拖延癥,快速恢復學習狀態。
大家有沒有發現這樣一個現象?如果在臥室或者宿舍學習,那么很難集中精力,相反在圖書館的話,即使不想學習,也會被周圍的人影響,學習效率較高。
猿輔導老師認為這是「空間提示」的作用?!敢环N空間,一種用途」在特定的空間做特定的事情是最高效的。如果一個場景同時用來做不同的事情,那么人們會趨向做比較容易的事情。
回想一下,開學至今,你是不是覺得專心學習變得異常困難,學習效率大打折扣呢?猿輔導老師認為,迅速恢復學習狀態的第一步就是「改變環境」。選擇一個專門的「學習空間」,書房、圖書館、甚至是一個沒有人的小角落都可以,只要在你的判斷里,這個空間是最適合學習的。
此外猿輔導老師建議你還要設定一系列的「禁止事項」。如「此處不能吃零食」「此處不能玩手機」等等。盡可能排除「學習空間」的干擾因素,營造一個「專門的學習空間」。以后你只要進入這個環境,就會強迫自己從「放假狀態」切換成「學習狀態」了。
接下來,猿輔導老師要給大家帶來的是“兩分鐘法則”。“兩分鐘法則”是重要的時間管理理論。它指的是「把你要做的事情,簡化成兩分鐘就能完成的事情」。比如說“我要寫作業”變成“我就寫一道題”,“我要看很多課外書”變成“我今天就讀一頁書”。“兩分鐘法則”的本質就是把我們的心里預期從「非常困難」變成「非常容易」,提高我們的行動力,治好拖延癥?;叵胍幌?,開學至今,同學們是不是做了很多計劃,但是執行起來一拖再拖呢?「兩分鐘法則」給了我們答案。與其做「語言的巨人,行動的矮子」,不如降低預期,從最容易的做起,慢慢恢復狀態。與其說“我上午先玩一會兒,下午抓緊時間把作業寫完”,不如告訴自己:我現在就開始寫作業,但是我只寫10分鐘就結束。如果開學至今,你還沒有恢復狀態,嘗試「兩分鐘法則」,你會發現拖延癥也沒那么可怕。
美國著名習慣研究專家詹姆斯·克萊爾曾提出“曲別針效應”。“曲別針效應”來源于這樣一個故事:一個人準備了兩個罐子,一個裝滿曲別針,另一個卻是空的。他每完成一項計劃,就往空罐子里放一個曲別針,正因為這樣的日常習慣,他的工作成績超出常人。這告訴我們在漫長的計劃執行過程中,要清晰地看到自己的努力與付出,這樣才能夠長期堅持,取得成就?;叵胍幌?,開學至今,同學們是不是也嘗試努力,但總半途而廢,被迫成為那類“沒有毅力的人”?猿輔導老師認為,迅速恢復學習狀態的第三步就是「看到你的進步」,「曲別針效應」告訴我們要讓自己的進步「可視化」,這會強化自己的行為,增加即時滿足感。
猿輔導老師建議大家在書桌顯眼的地方放上兩個玻璃杯,一個裝滿彈珠,另一個什么都不裝。每次完成計劃都向空玻璃杯放一顆彈珠,積累正向反饋。當你開始日復一日往空玻璃杯放彈珠,說明你已經進入良性學習循環了。